寶寶成長期必知常識與禁忌,寶媽快收藏起來吧
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需要家長要學習的知識,比如寶寶長牙、喂養、睡覺、排尿等各種小學問,今天我們給各位寶媽詳細講講,可以一起學習交流哦!
0~6個月別過度搖晃
過度搖晃寶寶,會引起寶寶慢性的顱腦損傷,而家長卻不自知。
6個月以下小嬰兒的頭占整個身體的比例較大,支撐頭部的頸部肌肉力量較弱,顱腦的發育尚不完善,上下左右搖晃、顫動都可能產生顱內損傷、血管破裂出血,甚至造成嚴重后遺癥。
多發于0-4歲之間,特別是0-8個月小嬰兒。如果你的孩子剛好在這些年齡段,一定要多加注意。
寶寶的排尿習慣
有的媽媽為了早點讓寶寶擺脫紙尿褲,晚上到點了就把寶寶弄醒,不管寶寶有沒有小便。
成人強制性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意愿大小便,其結果是對孩子自身大小便控制能力發展的破壞!
反而會使寶寶對排尿產生緊張心理,不利于培養有規律的排尿習慣。
寶寶入睡最佳時間
寶寶的最佳入睡時間是:9點。太晚睡影響寶寶長個!!
一天中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段為夜間10點至凌晨1點,生長激素在深睡狀態一小時后進入分泌高峰,睡得太晚就會直接影響寶寶長個子。
如果錯過這段時間,寶寶的發育將受到影響。
寶寶睡姿別強迫
很多小寶寶睡覺時會擺出像青蛙一樣的姿勢,這是寶寶最自然的休息姿勢。
有媽媽擔心寶寶將來長成“羅圈腿”,總想把寶寶的胳膊腿拉直。于是把寶寶的腿、胳膊都拉直了包上。
其實這樣做會使寶寶一直處于僵直狀態,渾身緊張疲勞,休息不好,反而影響生長發育。
寶寶吃手
寶寶認識這個世界,首先是通過嘴開始的。
對于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的寶寶來說,手只是一個外在的東西,而不是自己身體的一個器官。因此寶寶常會用嘴來吃手、啃玩具、咬衣角。
寶寶吃手,吃一切其實是寶寶大腦支配自己行動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。
從而能夠促進大腦、手和眼的協調能力。
也是心理和生理的雙重需求,吮手指是一種學習和玩耍,也是穩定自身的情緒,家長需要做的是保持嬰兒小手干凈,保持嬰兒口唇周圍清潔干燥以免發生濕疹。
寶寶視覺敏感期
新生兒階段是寶寶視覺發展的敏感期。
就顏色而言,眼睛最先敏感的是黑白相間、反差明顯的地方。
對初生嬰兒來說,黑白圖片或玩具比人們想當然認為的彩球更具有吸引力,因此,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對寶寶進行這種視覺刺激。
育兒需知
1、夜晚別開燈睡覺,會降低孩子免疫力。
2、10月內寶寶禁止搖晃,傷害大腦,嚴重可致腦出血和輕微腦震蕩。
3、太陽直曬腳心、媽媽的微笑提高孩子免疫力。
4、孩子六歲前別用很熱的水燙腳,易成扁平足。
5、孩子內八字,反穿左右鞋幾個月后能扳過來。
6、看電視多的孩子易暴燥。
有必要可讓嬰兒學游泳
1、刺激并促進腦神經發育,提高智力水平;
2、建立嬰兒對新環境的安全感和信賴能力,培養自信心和適應能力;
3、提高嬰兒感覺細胞的敏感性和身體的協調性;
4、提高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;
5、促進食物消化吸收,減少不良睡眠習慣;
6、促進身高和體重增長。
寶寶發燒三不做
1、不能蓋厚被。一味捂著會使寶寶體溫升得更高,嚴重時可能出現高熱驚厥;
2、退燒藥不能加量吃。切勿“降溫心切”過量用藥,否則可引起過于劇烈的藥效反應;
3、不要勸寶寶吃東西。發燒時胃腸消化能力減弱,導致不愛吃東西,家長應本著尊重寶寶,想吃就吃的原則。